栏目分类
PRODUCT CENTER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幸运快三是官方 > 新闻动态 > 年轻的韩信没钱、没人脉,也没打过仗,为何能够纵横天下呢?_刘邦_项羽_萧何

年轻的韩信没钱、没人脉,也没打过仗,为何能够纵横天下呢?_刘邦_项羽_萧何

发布日期:2025-05-23 11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有一种人生下来就是天才,不受家世、钱财的束缚,比如毛主席,完全给人书生模样,可打起仗来无师自通,视敌人千军万马为无物,四渡赤水堪称神迹。韩信也是这样的天才。

01韩信虽然出身贫困,却并不是穷人出身,而是落魄的世家子弟,这从他整日身上佩着剑就可以看出来。

春秋战国时期对民间兵器管制宽松,所以“刺客”这个群体屡屡有所表现,“专诸刺王僚”、“要离刺庆忌”、“豫让刺赵襄子”三大刺客的故事流传千载。战国末期,荆轲深入秦宫,“图穷匕见”刺杀秦王嬴政,不幸失败。

经此之变,刺客成了嬴政的心头大患,于是建立秦朝后下令民间禁止持有兵器,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记载:(始皇帝)收天下兵,聚之咸阳,销以为锺鐻,金人十二,重各千石,置廷宫中。贾谊在《过秦论》中也说:“(始皇帝)收天下之兵,聚之咸阳,销锋镝,铸以为金人十二,以弱天下之民。”可见秦朝对武器的控制比较严格,其目的是为防止六国人民联合起来叛变。

展开剩余70%

秦始皇死后,天下大乱,秦朝对民间兵器的禁令虽然也有所松动,但是一般的平民百姓绝对是不敢佩剑到处走的,而韩信敢于光天化日之下佩剑游走在大街小巷,可见其祖上绝对是有一定身份地位之人,因此即便传到韩信这里已然家道中落了,但是他骨子里的贵族气息仍在。就连救助他的漂母都说过:“……吾哀王孙而进食,岂望报乎?”意思是我是可怜你是有身份的人的子孙,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才给你饭吃,又怎么期望你的回报呢?

好了,既然各项证据都说明韩信出身贵族之家,那么他的脑子里有那么多的知识就不难理解了。就像张良一样,本也是贵族出身,因为家国破灭才反秦,他也是读过很多书,才能出众,智计百出,后人对此不理解,竟牵强附会出一个“黄石公”来。

02韩信在楚汉两大阵营都干过,对两大阵营的大BOSS都十分熟悉,因此心中做到了知己知彼。

韩信为了出人头地决定投军,他的第一站就是去了项梁军中,后来项梁被章邯击杀,韩信又归属项羽管辖,项羽见他相貌雄伟,倒是器重他,让他做了自己的警卫队长,于是韩信有了接触项羽军中核心机密的机会,更锻炼了行军布阵的实操能力。只不过韩信孤身一人投军效命,无论多么努力,看在统帅的眼里也只不过是积极向上而已,其能力并不为其所深信。

于是韩信在多次尝试自荐无果之后,认为项羽难成大事,决定抛弃项羽,经过仔细分析天下大势,他看中了刘邦,于是投奔汉营。说实话,韩信当时只是看到了刘邦势力较大,对刘邦并没有什么了解,等到见到刘邦之后,才发现这家伙比项羽还要傲慢,只是给了他一个看管粮仓的芝麻小官,号曰“治粟都尉”。韩信暂时无处可去,只得留下来静观其变,可他胸中有丘壑,眼里存山河,这种看管军粮的小事反而难免力不从心,竟犯了错,要与其他十三人一并斩首。幸好被夏侯婴所救,夏侯婴在汉军中可是能够说得上话的,于是将他推荐给了萧何,可左等右等,萧何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消息,于是韩信便决定离开。

韩信一走,萧何急了,连忙去追,于是经过一段脍炙人口的“萧何月下追韩信”之后,刘邦终于看到了韩信的价值,于是决定封坛拜将,将军权交给韩信。

韩信留在汉营并决定接受重担,除了看到了刘邦的诚意之外,他也看清了刘邦团队的向心力。夏侯婴和萧何都是有能力之人,却都屈身于刘邦之下,耳提面命,无令不从,说明这个团队是稳固的。

韩信本就对楚军的虚实和天下大势一清二楚,加上自己的深谙兵法,自然无往不利。他率军出陈仓、定三秦、擒魏、破代、灭赵、降燕、伐齐,直至垓下全歼楚军,无一败绩,天下莫敢与之相争。

发布于:天津市